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乡村旅游开始起步,通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乡村休闲旅游业得到了政府、企业、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乡村旅游也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增收、丰富旅游产品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收获。2017年4月,在中国首届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上,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斌表示,截止至2016年底,我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已经接近21亿人次,占国内总旅游接待人数的近50%;乡村旅游收入超过5700亿元,仅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3%左右。随着中产阶层休闲旅游需求的爆发,乡村旅游这一主要休闲 ...
详细介绍我国的主题公园建设,主要始自20世纪80年代末的深圳锦绣中华主题公园,其利用微缩景观再现了中国56个民族的建筑特色、饮食特色、地域风貌特色,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吸引了珠港澳甚至全国范围内大批的游客。开业1年就收回了总额1亿元的投资。而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各地纷纷上马各类主题公园,这其中成功者寥寥,失败者众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主题吸引力不够、同质化严重等问题。2016年,全球排名前10的主题公园集团共接待游客4.38亿人次/年,同比增长4.3%。其中,迪士尼、默林、环球影城名列前三。同时, ...
详细介绍国际博物馆协会于1989年明确了博物馆的定义,即博物馆是向大众开放,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永久机构。国外的博物馆旅游,始自20世纪70年代,随着众多高品质博物馆旅游品牌的建立,博物馆的功能从最初的收藏、展示文化藏品,逐步演变为教育、科研、休闲娱乐中心。博物馆也从传统上以展品为核心的“物为中心”,转变为围绕观众需求的“人为中心”。随着博物馆休闲旅游的发展,旅游行为本身已逐渐成为西方中产阶层游客学习知识、理解文化、丰富生活的一种方式。同时,其客群也从学生、观光游客,逐步转为社区家庭、休闲游客、学校等更 ...
详细介绍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现代新型旅游模式及载体,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乡村面貌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艺、民族传统文化为根本,以农民自身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乡村旅游的主要目标人群,以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景为特色,进行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模式,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综合效应十分显著。同时,乡村旅游作为我国加快新型城镇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对密切城乡产业关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解决乡村居民就业、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都具有重要 ...
详细介绍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已经由原来的观光型转变为现在的求知型,即把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追求旅游产品的文化底蕴。因此,乡村旅游绝不能停留在一般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的层面上,乡村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游客消费,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则有助于增加游客在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消费额。乡村旅游目的地通过为游客提供有意思、有价值的娱乐项目来吸引游客,延长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增加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收入,帮助旅游者实现自我完善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想要乡村游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要转变乡村游的老旧的 ...
详细介绍未能查询到您想要的文章